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的最佳化疗方案是什么?!

2017-04-11 14:23:19 来源:
分享:

原发性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多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源自肺和支气管的癌位居癌症死因及新发癌症病例的首位;在女性,肺癌病发率则排在乳腺癌以后,但仍位居癌症死因前列,并在新发癌症病例中位居第4。

本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术前化疗进行了讨论。

围手术期化疗的理论根据

围手术期化疗方面,有两种意见:术后化疗(辅助化疗)或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I、II及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即便进行了完全切除的根治性手术,也有1定的复发风险。

缘由主要在于微转移,这些坏蛋在术前检查中没法被影象学发现。术前及术后化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微转移;另外,每种围手术期化疗均有其独有的理论根据。

辅助化疗的优势在于,只有不做化疗、立即进行手术才可进行精确病理分期,由于术前化疗会致使肿瘤收缩、从而低估病变分期。而立即手术、术后化疗的患者相比由于术前化疗而致使身体衰弱的患者来讲,手术安全性更好。

另外,如果术前化疗无效(或疗效极小)而致使的手术延迟可能会使得病变分散。

而新辅助化疗的拥戴者认为,术前化疗致使肿瘤主体及淋巴结内的肿瘤出现收缩,从而更容易行外科切除。术前化疗结合放疗,对局部进展期癌来讲,也许更有可能做到完全切除。

术前化疗也可抑制手术中癌细胞的分散。在安全性方面,术前化疗的患者相比术后全身化疗的患者要更好。术前化疗还可以评估化疗效果。

临床工作中,安排化疗可能要比安排手术更容易。因此,术前化疗期间调和手术相干事宜,对避免延误医治来讲也是1个公道的选择。

关于围手术期化疗的部份讨论

Burdett的meta分析和此前报导的随机对比实验及meta分析已证实,对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来讲,术前化疗是1种可接受的方案。

不过,就术前化疗来讲,仍有部份未解决的问题。详述以下:

术前化疗及术后化疗的比较

大量实验评估了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切除加术后化疗或术前化疗的效果,但直接比较术前化疗及术后化疗的数据有限。

1项对624例IB-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仅手术、术前化疗加手术、手术加术后化疗进行比较的III期实验中,未见总生存和无病生存(DFS)方面的差异。所用化疗方案为卡铂加紫杉醇。

2009年进行的1项随机对比实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中,也未见术前化疗及术后化疗之间总生存和无病生存方面存在差异。

对具体患者数据的meta分析则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如前所述,2014年Burdett所做的meta分析指出,术前化疗具有总生存和无复产生存的获益。

Pigon等也做过类似的meta分析,结果偏向于术后化疗具有总生存和无病生存获益。这两项具体患者数据的meta分析所得出的数据在获益程度方面差不多。

即便在术后化疗被当作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标准医治方案的今天,作者仍认为术前化疗和术后化疗都可作为首选,由于术前化疗在总生存和无复产生存/无病生存方面的获益近似。

比较术前化疗和术后化疗间总生存差异的大型直接比较研究使人期待。

I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化疗的效果

Burdett指出,病变分期和术前化疗的效果之间无相干性,且术前化疗可斟酌用于任何分期的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过,本文观点认为术前化疗对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获益仍存疑。

首先,虽然2014年Burdett的meta分析试图纳入IA-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但唯一6%(134/2385)的病例为IA期,因此对IA期患者来讲证据的效率还有所欠缺。

另外,该meta分析中纳入的患者大部份为10⑵0年前,尔后的影象学、外科手术及对初期腺癌病理认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给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小编到医院咨询了相干医师,下面让我来带大家简单的了解1下吧。

分享:
  • 疾病查询
  • 快速问答
  • 疾病专题